国家医保局解读
11月23日下午,国家医保局举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首场解读直播。
长期以来,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各省属地管理,由地方医药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价格项目、确定价格水平,地区之间价格项目的数量、内涵、颗粒度差异都很大,一些地方还按操作流程拆分价格项目,增加医疗机构计费负担,群众也看不懂,且无法兼容新技术。
立项指南整合价格项目的总体思路可以总结为,对相同服务产出相关的价格项目进行“合并同类项”。有的是不同步骤的归并,有的是不同术式的合并,还有的是不同流派的规范,价格项目的颗粒度明显加大。
项目合并的同时价格也会相应调整。会上提到,比如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等项目落地时会适度上调价格,以更好体现技术劳务价值。
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已印发精神治疗、康复、综合诊查、放射治疗、中医特殊疗法、中医骨伤、护理、产科、中医针法、辅助生殖、中医外治、口腔种植、中医(灸法、拔罐、推拿)、临床量表评估、器官移植等共17批立项指南,其余立项指南将陆续编制发布。
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价格管理技术专班负责人唐菲介绍,妇科、麻醉、综合治疗类立项指南已完成征求意见环节,眼科、呼吸系统、口腔(综合、牙周、正畸、修复、牙体牙髓、外科)类立项指南正在征求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在立项指南编制中,国家医保局不仅考虑对存量项目的整合,也特别关注对增量技术的兼容。
蒋炳镇说,新项目的内涵有所扩展,兼容性更好,为新技术留下了收费接口,也反映出价格政策对新技术在临床价值、服务产出、提质增效等方面的新期待。
新设质子放疗、重离子放疗、硼-中子俘获治疗等价格项目,这类高端医疗装备进入临床后,可以按新价格项目收费,有利于加速前沿技术的临床转化,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新的治疗选择。
接下来,国家医保局将继续加快立项指南编制进度,力争到2024年年底,编制好覆盖大部分学科领域的立项指南,基本完成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标准化规范化的顶层设计,同时指导各省在2025年第三季度前做好对接落地。
立项指南的编制出台标志着规范统一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入快车道。国家医保局将持续指导各地试运行2-3年,修订完善后适时推出新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目录。
带量采购已覆盖大部分耗材品类,大型设备价格也在竞争机制成熟之下不断下调,与之相关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也在随之调整。
在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的放射检查类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中,将现行放射治疗类价格项目映射整合为15项。国家医保局将指导各省加快对接落实放射检查类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在制定省级基准价格时关注大型检查设备真实采购价格下降趋势,合理下调放射检查服务价格水平,促进检查结果互认,鼓励通过提供更多技术性医疗服务获得增量收入。
在此次解读会上,关于耗材与医疗服务项目立项指南的关系也作了相关说明。赛柏蓝器械在会上了解到,按照立项指南的总体原则,目前是按照技术劳务以物耗分开的原则去编制设定。现行项目里是有除外内容对应的收费政策的,某些耗材在某个项目里明确了就可以收费。
“与现行价格项目相比,这次立项指南的整个改革过程,能够解决临床收费问题,能去解除特定的耗材与特定项目的捆绑关系,即把医用耗材的使用权交给医生,交给临床,让临床因病施治,把耗材用到最合理和最适应的病人诊治中,这也是改革的初衷。”
据了解,目前为止,如上海、山东、广东、内蒙、青海等地,正在制作本省的医用耗材收费目录清单。
此外,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继续开展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提高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的网采率。
在放射治疗类价格项目中,为减少价格项目与检查设备绑定,立项指南将关注点聚焦于检查精度,普通CT检查不再按排数确定收费标准,而是对扫描层厚<2mm的“薄层扫描”设立加收项,在满足临床检查收费需求的同时,根据服务产出体现设备迭代后在检查精度方面的差异。
日前,深圳医保局发布医疗服务价格与医用耗材集采协同联动项目询价公告,提出分析落实医用耗材集采策后各类型医疗服务费用的变化情况;现场调研、分析涉及单独收费医用耗材的医疗服务项目及检查检验类等耗材无法单独收费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构成、成本影响因素,分析相关医用耗术与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关系。
耗材收费标准与技耗分离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目前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已开展到第二批,国家近期明确,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以单项价格全国中位价、平均价或第一价区次低价的低值作为目标价,督促降低设备耗材偏高的采购成本,下调项目价格至目标价附近。
伴随医疗服务收费机制科学化、合理化,耗材和医疗服务价格以往的模糊地带将逐渐明晰,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得以深化落地。